大道之行也优化教学方案
大道之行也课文短小,可以用一课时教读。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:
1.把诵读放在教学的首位。
因为时代久远,必须读得烂熟,才能较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,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。
况且这是一篇名文,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都能背诵,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。
全文共107字,读一遍约需1分钟(包括间歇在内),要保证至少读15遍(包括领读和背诵的检查)。
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诵读,讲讲读读,使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。
2.诵读指导。
第一层:首句“大道之行也”用提顿语气读,表明以下三句即“大道”的内涵;“天下”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。
第二层:本层全用排偶句式,共有四组,每组后当作一顿,要读出层次感。有些字有统领作用,如“故人不独……”中,“人”统领以下两句,“使老有所终……”中,“使”统领以下四句,其后均当作一顿。最后一组谈“货”“力”观念,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。读至“不必为己”,要作稍长停顿,收住这一层文字。
第三层:“是故”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。“谋闭而不兴”中“闭”属下读。“而不闭”一语后停顿可稍长。末句是全文结论,要读得字字分明、语气肯定。
3.要简化其他教学环节。
注释已有的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时自读,不必再讲;一看就明白的句子用不着译成现代语;《礼记》及戴圣的介绍就依题注,不作任何补充。
4.练习(含讨论)也要在课上完成,15分钟以内最好。
《大道之行也》导学案一则
课题:《大道之行也》 课型:讲读课 编号:08
执笔: 时间: 2012-10-8
【学习目标】 1. 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和文学常识。
2. 翻译疏通课文,整体感知。
3. 背诵并默写全文。
4.了解“大同”社会的特征
【学习重点】
1、 培养朗读能力。
2、了解“大同”社会的特征 。
【学习难点】
初步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,把握“大同”社会的基本特征。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、集体、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。
【自主预习案】
1.给下列加点字注音。
选贤与能(jǔ) 修睦( mù ) 矜寡孤独(guān)
男有分(fèn ) 编纂(zuǎn ) 货恶其弃于地也(wù)
2.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。
⑴故人不独亲其亲(故:所以)(亲:以---为亲) ⑵废疾者(废疾:残废人)
⑶女有归(归:女子出嫁) ⑷谋闭而不兴(兴:发生)
⑸盗窃乱贼而不作(作:兴起) ⑹大同(同:和、平)
⑺老有所终(老: ) ⑻不独子其子(子: )
3.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。
⑴选贤与能。与 通 举
⑵矜、寡、孤、独、废话者皆有所养。矜 通 鳏 老而无妻的人
4.孔子,名(丘),字(仲尼 ),(春秋)时期的思想家,教育家。 本文选自《 礼记•礼运 》。《礼记》,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(孔子问答)的著作,儒家经典之一,